心理誌 PsychoLife:第54期-3:我決定生下三胞胎

作者:info 於 2020-04-10
2471
次閱讀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54期-3

受訪:賴秋嬋 臨床心理師/好時光心理治療所 副所長
主責編輯: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心理誌編輯委員

知道是三胞胎時的喜悅與糾結

      在首次產檢時,醫師即告知我懷了三胞胎,當下內心充滿驚喜和激動,難以置信。同時,醫師也提出減胎的建議,但我和先生馬上婉拒,醫師未再進一步勸說,只叮嚀我一定要好好休息。然而,過去曾擔任護理師從事產科照護工作的我,知道多胞胎妊娠的風險、併發症、胎兒可能面臨的風險與後遺症,腦中湧現非常多負面且災難化的想法,各種擔憂也隨之而來。
      我和先生討論後決定一邊等待12週的自然淘汰機制,一邊尋求其他醫療建議,除了原主治醫師之外,也徵詢醫學中心和熟識的診所醫師的專業觀點,三位婦產科醫師意見相左,同時,三個胎兒在懷孕期間皆發展健康,並無自然淘汰的跡象。當時內心持續糾結著是否減胎的掙扎,搜尋許多資訊後,反而更困惑,說實在的,我心裡知道減胎或不減胎其實各有風險。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54期-3

這是我們聽過最美的聲音

      決定是否減胎的過程真的非常煎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產檢,我們夫妻聽到三個強而有力的心跳聲,充分感受到三個小生命的韌性,這應該是我們夫妻聽過最美的聲音!看到螢幕上的三個白點(胎兒心臟)奮力地跳動,內心思索著:「若要減胎,誰該被減?為什麼是他該被減?減了一個會不會留不住另外兩個?若不減胎,前面想必是一場硬仗,我能否順產?我們四個能不能平安健康?孩子平安生下後能否健康發展?這會不會是我人生最後的時光?」這一切疑問都與生命的本質有關,對活著的期盼、對健康發展的期待、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於自我即將成為母親、成為生命載體的最大挑戰。 

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

      人生的答案總在身邊,有一天我詢問母親:「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她回答:「站在妳母親的立場,希望妳減胎,確保妳和孩子們的安全。」「若是站在懷有三胞胎母親的立場呢?」我說。母親沈默不語,但我從她的表情找到了答案。經過各方角度思考,衡量利弊後,我們夫妻倆決定接受這份生命的禮物,選擇不減胎。
      決定不減胎後,心中那股對生命消逝本質的恐懼和擔憂其實從未消失,但開始轉化成另一種力量,我積極從事有益孕期的健康行為依循專業建議的謹慎飲食、搜集多胞胎妊娠注意事項、調整生活步調、接受進一步精密產檢,我感覺一股溫柔、具韌性的母性力量逐漸茁壯,形成自己孕期的堅強後盾。

安胎時,身體心理皆相當不自由

      隨著孕期進展,三胞胎一天天地長大,母體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包含膝蓋負重的疼痛不適感、胎兒擠壓母體的臟器導致呼吸不順、頻尿感、腸胃不適......等症狀,直到孕期20週例行產檢時,我因爲頻繁宮縮被迫住院安胎。住院安胎首要面臨的挑戰是完全臥床休養和注射安胎藥物,但健保給付的安胎藥物副作用讓我非常難受,雙手嚴重的不自主顫抖連拿筷子都夾不住飯菜,呼吸喘到需要氧氣協助,甚至心悸,加上其他照護因素,最後決定轉至醫學中心住院。安胎期間所有的生活事務都須在病床上進行,這樣的辛苦使我深刻體認到罹患重病、甚至生命末期患者的心境,意識清楚卻因身體功能受限,整個世界限縮在病床空間,心裡也相當不自由,但若能由家人協助擦澡洗頭維持身體舒適,即十分知足開心。這段期間,我倚靠過去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自助,例如簡單的催眠技巧、冥想、正念......等方式,協助自己度過安胎期間的漫漫長日。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54期-3

迎接三個新生命與挑戰

      懷孕後期,身體不適症狀加劇,我對死亡的恐懼更強烈,便向醫師商量回家安胎(其實是非常害怕難產離世就回不了家)。然而,返家休養兩週後,發現出血緊急就醫,三胞胎便在29週時出生,出生體重分別是1205g、1210g、1290g,出生即接受緊急醫療處置(插管、藥物治療、輸血、氧氣治療等),並在嬰兒加護病房住院近60天。雖然無法像其他媽咪能和寶寶有最即時的親密接觸,內心深感難過,但很快地化悲傷為力量,照顧好身體,努力擠母乳,母乳便成為我傳遞心意給寶寶們的獨特營養品。
      寶寶們陸續返家後,因為早產有許多合併症需要細心照料,對於新手媽咪是極大的挑戰,很幸運的,我擁有十分足夠的社會支持,像是具備超過20年婦產科護理人員臨床經驗的姊姊,加上父母協助,一家人不眠不休地齊心照顧早產三胞胎至今。我堅信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保護母親在高度的育兒壓力下,提供寶寶們最適切的照顧,並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再次強調,讓孕產婦感覺到可實際利用的社會支持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誌 PsychoLife 第54期-3

是三胞胎母親,也是臨床心理師—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三個孩子的氣質相差甚遠,生理/心理需求也不盡相同,需要不同的教養方式,加上同時養育三個孩子的互動歷程顯得更加複雜,有時難以細緻地回應每個孩子的情緒感受,因此可能會出現忽略、或難以兼顧的狀況,擔心陪伴的品質不足。難以個別專心陪伴每個孩子的無力感,是我最大的教養困難。隨著孩子逐漸成長,身為母親的角色也會依階段變化而有所不同,每個階段都充滿挑戰,擔任母親角色至今三年半,我仍在學習如何當一個母親,能涵容孩子的各種情緒,給予適當的正向教養方式。
      我相信母親是孩子一生學習的對象,因此,我也希望能持續從事自己的職業角色,期許自己在「臨床心理師」和「三胞胎媽媽」兩個角色上都能有所發揮,做個夠好的媽媽和夠好的臨床心理師,並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

採訪介紹賴秋嬋 臨床心理師

賴秋嬋 臨床心理師

現任 | 好時光治療所 副所長
學歷 |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臨床心理組 碩士
經歷 | 台中維新醫院臨床心理師

---------
校稿協助:陳琇慧
版面編輯:饒家榮
 
編輯團隊 | 出版發行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