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誌 PsychoLife:第54期-6:或許,我們可以成為適合「自己」的母親

作者:info 於 2020-05-30
1378
次閱讀

心理誌第53-6

作者:黃宜珊 臨床心理師 ∕ 邁愷爾心理治療所


經過艱辛的懷孕與生產歷程後,孩子來到「面前」,我們有了「母親」的頭銜,這可能是預期下的結果,也可能不在當時的人生規劃中,無論如何,孩子讓我們進入人生的新階段。

成為母親,甜蜜與負荷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有難以言喻的幸福與滿足,心想原來這就是甜蜜的負荷,卻也極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當一個母親,極少有人告訴我們孩子是如此千變萬化,伴侶間的相處亦不同於新婚時的兩人世界。因此,我們不免有慌張、焦慮不安、自我懷疑的時候。
        除此之外,過去的華人文化,使得母親角色可能負擔了被期待要花較多時間照顧孩子的責任,從懷孕開始,許多生活上的安排便無法只從自己為出發點,也面臨各種需要煩惱的問題,一再反問自己:「要自己帶或托育?」、「若是托育,孩子會不會感到寂寞?」、「我託付的人可以信任嗎?」或「我應該要暫停自己的工作嗎?」,這些想法、疑慮與擔心接踵而來,有時讓人難以招架。
心理誌第53-6

決定「自己」的育兒生活
        當我們有了孩子,開始接受OO媽媽的稱謂,只就「母親」的角色去生活時,是否漸漸忘記原本的自己呢?似乎有個聲音會讓我們感到勉強與不安,可能是身為「女人」的聲音、也可能是「自己」的聲音。因此,在成為「母親」之後,仍需要去思考,身為「女人」或「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生活安排呢?或許,可以從你的個性、喜好、價值觀、自信心或成就感來源做選擇,有的照顧者確實很適合或享受長時間陪伴孩子,也樂於安排自己的育兒生活,相反地,並不是每位照顧者都適合24小時與孩子相處,適當的陪伴時間與長度,能讓親子間有更良好的溝通互動。有時候,我們不必然都有所選擇,但當我們有機會選擇時,請嘗試在保有「自己」的思考下做決定。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經驗,相同的是愛
        在不同的生活狀態與時間分配下,母親的角色會有相異的想法與感受,但對孩子的關愛與疼惜都是一樣地深厚。
        選擇出門工作的你,多少次在急著接孩子的情況趕下班,因工作忙碌而擔心自己忽略了孩子,因缺乏時間陪伴而感到愧疚,甚至需要消化傳統價值觀者的閒言碎語。我想告訴你,母親這個角色並不會因為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較少而減少,同樣地,你的愛也沒有因此而減少。或許你覺得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那麼,請將它轉換成陪伴的品質,那絕對是無可取代的。或許你焦慮著孩子對環境的接受度與適應狀況,親愛的你,請相信自己與孩子的可能性。
        選擇陪伴孩子的你,你選擇了一份很不容易的工作,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沒有實質的薪水或休假,甚至還可能被誤認是沒有工作的人。我想告訴你,這個工作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投入或能承擔請不要忘記自己的價值。長期照顧孩子的生活,你可能曾有想逃開卻無處可逃,想放空卻停不下來的無奈,親愛的你,請記得取得平衡,每個人都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才能沈澱,才不容易迷失了方向,所以,請允許自己有休息的時間
        選擇的結果不一定都美好,某一天,你可能會感到疲累、厭倦或無奈,這些感覺都如此真實,試著接下這些感覺並允許彈性的存在這些彈性可能不只是發生在工作模式,也可能是教養方式、家庭互動、想法或心情上當我們發現自己其實是可以選擇的,就足以讓我們有動力向前邁步

心理誌54-6



情緒需要出口,請好好陪伴自己
         養育孩子的過程,並非總是順利,免不了高高低低的情緒起伏,可能來自於親子溝通、夫妻關係或隔代教養的落差,遇到各種困難時,我們能最先處理的通常是自己的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最需要的經常是「陪伴」。建議平時多觀察自己,當接近會引發負面情緒的情境時,聽聽自己的聲音、感受肌肉的緊繃程度、心跳與呼吸快慢,漸漸開始有些變化時,請嘗試陪伴你的心情:
        -面對你的心情:你發現心情出現變化了嗎?知道自己現在的心情是什麼嗎?請看看發生的可能原因,是因失控的孩子而感到焦慮?因對自己的無力感到失望?或是對其他照顧者扯後腿感到生氣或無奈?
        -接納你的心情:請試著告訴自己,這些負面感受是正常的、沒有關係,不要太快地苛責自己或試圖想壓抑它,情緒的出現必然有它的意義,有時候它需要的是你的接受與疼惜。
        -說出你的心情:過度壓抑的情緒並不會消失,只是累積到某一天像洩洪般失控,這卻是我們最不希望的狀態。生活中,試著找出可以讓自己抒發、宣洩情緒的方式,或許是媽媽朋友們的下午茶時間、志同道合的社團、寫寫網誌與日記,甚至是回到娘家允許自己當任性的女兒,或許你會發現你並不寂寞。
        母親節是一個特別且值得慶祝的日子,但請一定要記得,不只在母親節這一天犒賞自己、疼惜自己,因為你不只是母親,是女人,也是自己。
------------------
§作者介紹:
黃宜珊臨床心理師
黃宜珊 臨床心理師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臨床心理所 碩士畢
現職:邁愷爾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桃園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
             林口/龜山區情緒繪本推廣講師 
             耕心文教合作臨床心理師
經歷:林口/桃園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兼任講師
           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兼職臨床心理師
責任編輯:陳琇慧 臨床心理師
校稿協助: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
版面編輯:李蕙君 臨床心理師
編輯團隊 | 出版發行委員會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