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誌 PsychoLife:第50期秋季號-1:長照心視野-連結醫療與社區長照的臨床心理師

作者:info 於 2018-12-24
1723
次閱讀
專訪/林欣儀 臨床心理師
邀稿/蒙宛筠
校稿/饒家榮


 

      長照2.0的政策已陸續在全台各地的相關單位執行中,長照這個領域對臨床心理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次邀請到長期與失智症老人一起工作的林心理師分享她的經驗,起初是如何跨入長照這一個陌生的領域?如何將醫院的經驗帶進社區的失智症團體中?以及當她從南部的社區跨到北部的社區後的發現。

想做社區長照的起源

我從碩士班開始密集接觸失智症的個案,拿到臨床心理師證照後,初出茅廬的我到了高雄市立凱旋醫院任職,接觸的個案是以失智症個案居多,當時並沒有想過在醫院的空間以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但某次為失智症奶奶追蹤評估認知功能,以及與擔任主要照顧者的丈夫會談時,我照例問起平常照顧奶奶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爺爺突然氣急敗壞的抱怨起奶奶常不願洗澡,督促她時總推託洗過了,有時卻半夜跑到浴室要洗澡,鬧得雞犬不寧。當時我絞盡腦汁的跟爺爺討論起如何輔助奶奶記得自己是否已洗過澡,爺爺卻無奈地擺擺手對我說:「妳說的這些方式沒有效果的啦!」當時我突然驚覺自己只是坐在醫院的評估室裡,半年或一年才見到個案一次,自己憑空想像著他們生活的環境而產生出的建議,對家屬來說可能根本搔不到癢處吧?

跟失智症病程賽跑,「少輸為贏」!

      這樣的想法默默地植入了心底,到了2016年秋天,有了一個到鳳山老人日照中心帶領失智症團體的契機,這是第一次正式離開醫院進入到社區。老實說,內在的焦慮感比新奇感還強烈多了,當時的自己對於認知促進團體運作原則並不具備足夠的了解,一個人矇著頭摸索如何應用過去學到的心理學知識設計教案。所幸,日照中心的爺爺奶奶都非常可愛,每週進到教室,總看見大家笑咪咪的迎接我,降低了我的焦慮感,他們可能在我走出教室後就不記得我是誰,但在課程中自然友善地與他們互動,可從中感受他們的正向回饋,常常有奶奶在課後點心時間硬是要把我留下,想把手上的蛋糕分給我吃。後來就轉念想著:在跟失智症病程賽跑的過程中,我可能只能做到「少輸為贏」,或許這樣的認知訓練不會有太戲劇化的轉變,但能夠帶給他們正向的情緒感受與人際互動經驗,或許也是一種幫助了吧。

發想長照方案,深入思考與學習

      2017年在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參與了衛生福利部的「預防與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計畫」,與多位臨床心理師合作下發展了「寶智慧認知促進團體實證應用方案」。在教案編制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團體運作的原則,再度進到社區據點帶領團體,這次不再有那麼多不知道自己做對或做錯的孤單徬徨感,是一次很珍貴的學習。

以醫院為基地,將資源導入社區的長照服務

      因緣際會於今年6月轉換了跑道來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神經內科,從精神專科醫院重新進入綜合醫院,對我來說又是不同的體驗。這邊想先稍微介紹一下關於我對於「在社區服務」的概念,因目前在社區服務的形式可能與大家的認知稍有不同,和走進社區的行動臨床心理師不同的是:我目前仍是以醫療為基礎,隸屬於醫療院所的臨床心理師,但同時也走進社區服務,在這兩個場域裡,不僅從事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同時也擔任個案管理,進行資源的雙向連結
      目前忠孝院區在南港社區大學內經營失智照護據點,據點的服務內容涵蓋了認知促進課程以及家屬支持團體。當我在門診進行失智症評估或是醫師看診時,便會把有需求的個案轉介到據點去,藉由據點課程的認知刺激與人際互動,延緩失智症個案認知退化的進程。這其中我負責據點的個案管理,並且帶領了認知促進團體以及家屬支持團體,在更加觸及個案與家屬的需求下,除了對個案本身做到全人照護,對於照顧者也盡量做到全家、全隊照護,例如:據點某位伯伯是屬於所謂的「老老照顧」家庭,伯母某次向我談到步行時總是感到腿部疼痛,但早上又要帶著伯伯出門上課,過去習慣就醫的醫院車程遙遠,實在無法分身去處理腿疼的問題,長期下來常感體力不支,討論後,我協助她掛了我們院區的復健科門診,之後伯母的行程便安排為早上帶伯伯過來上課、中午就近吃個飯、下午到醫院復健,不只照顧到了伯伯的失智症病情,也緩解了伯母的慢性疼痛。另外亦有長輩過來據點上課之後,因為生活規律了,精神行為症狀緩解不少,家屬也因此感到較為放鬆。在運作據點的過程中,服務的對象不只是案主本身、照顧好他的家屬,也同等重要,而這些是需要整個醫療團隊一起來互相協助的

保持彈性,有應變的能力

      過去臨床心理師的養成大多數仍是在醫療院所裡面,所以對我來說,從醫院這樣的結構化環境走向社區,常常會需要考驗自己的彈性以及對模糊情境的耐受程度,因此相當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以及具備一顆有彈性的腦袋。舉團體的例子來說:有時候可能會碰到社區的巷弄長照站環境設備較為有限,不一定能夠符合自己的課程需求,也不是像在醫院一樣隨時要什麼東西都能夠生出來,所以除了自己的準備一定要充足之外,也要保持彈性去接受當天到了現場可能狀況不如預期、需要隨機應變。另外,保持好自己跟團體工作人員配合的默契也是很重要的,預先讓配合的志工了解今天所要協助的長輩的特性及注意事項,和他們討論團體課程中需要協助的程度與界線,都可以讓你的團體運作得更流暢。最重要的是,隨時補充相關背景知識,因為走入社區的時候會看到更多層面的需求,像是有些長輩可以幫忙轉介長照2.0服務,就必須知道長照2.0包含哪些服務以及如何轉介,或是今天遇到一位有走失之虞的長輩,要如何幫忙申請走失手鍊等,一邊做一邊持續的學習,這會成為幫助我們把社區失智症照護做得更完善的重要的根。
林欣儀臨床心理師
本篇作者介紹
--------
林欣儀 臨床心理師
學歷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師
現職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




第50期秋季號主編介紹
--------
蒙宛筠 臨床心理師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心理所碩士
現職 |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
 
編輯 | 出版發行委員會
聯絡 | 臨床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信箱 service@atcp.org.tw

FB粉絲專頁 |【心理誌PsychoLife